健康指南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健康指南
醫(yī)院相關職業(yè)病防治知識
發(fā)布時間:2013-03-14    來源:莆田市第一醫(yī)院    閱讀:

一、依法防控職業(yè)病

保護勞動者健康是企業(yè)的責任,職業(yè)病防治工作責任主體在企業(yè)。雖然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患職業(yè)病的風險,但是只要企業(yè)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護機制,它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預防職業(yè)病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先進的生產設備可以減少很多的職業(yè)性危害因素對勞動者的影響,另一方面,要有專職人員來分管職業(yè)衛(wèi)生工作,對勞動者要有崗前崗后的定期體檢,制定詳細的計劃和合理的實施方案,對工作場所應有定期的檢測,保證勞動者有有效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黨和國家政府一向十分重視職業(yè)病防治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

曾發(fā)布過一系列重要決定和文件,加強塵毒治理,改善勞動條件。衛(wèi)生部與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為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針對存在的職業(yè)危害采取了有效的控制對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頒布以后,職業(yè)病防治工作從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軌道,只要堅決貫徹和實施《職業(yè)病防治法》,加強預防職業(yè)病的宣傳教育,對從事接觸職業(yè)病危害作業(yè)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guī)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yè)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讓工人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yè)病防護措施,工人在勞動過程中正確使用個人職業(yè)病防護用品,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yè)病防護措施的作業(yè),才能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只有人們都能逐步認識到職業(yè)病的危害,關注勞動者的職業(yè)健康,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依照《職業(yè)病防治法》的要求來管理,職業(yè)病危害才會遠離我們。

二、職業(yè)病的防治原則

(1)消除或控制職業(yè)有害因素,即從根本上使勞動者不接觸職業(yè)有害因素,如改進生產工藝,使作業(yè)場所有毒有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達到國家職業(yè)衛(wèi)生標準,對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業(yè)禁忌癥等。

(2)早期發(fā)現病損,采取補救措施,防止其進一步發(fā)展。

(3)對已得病者,做出正確診斷,及時處理,包括及時脫離接觸,進行治療,防治惡化和并發(fā)癥,促進康復。

三、職業(yè)病的分級預防

職業(yè)病是一類人為的疾病,應按四級預防措施來保護接觸人群的健康。

原始級預防:原始級預防的目標是用立法手段、經濟政策、改變生活習慣,避免接觸已知增加發(fā)病危險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因素,以預防某一種疾病。如已知吸煙導致多種慢性病和加劇職業(yè)病(塵肺),則用改變國家經濟政策,禁止青少年吸煙,創(chuàng)建無煙學校、工廠等預防策略。對職業(yè)病的前期預防應在切實執(zhí)行職業(yè)病防治法的基礎上進行。

第一級預防義稱病因預防,是從根本上杜絕危害因素對人的作用,即改進牛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應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工人接觸的機會和程度。對化學和物理因素,國家制訂的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GBZl-2010),應作為共同遵守的接觸限值或“防

線”和預防措施的準則,這在職業(yè)病預防方面,常起到有效的作用。對人群中處于高危的個體,可依據職業(yè)禁忌證進行檢查,凡有該職業(yè)禁忌證者,不得參加該工作。

第二級預防義稱發(fā)病預防,足早期檢測人體受到職業(yè)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第一級預防措施雖然是理想的方法,但實現時所需費用較人,有時效果不理想,仍然可致病,所以第二級預防成為必需的措施。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進行環(huán)境中職業(yè)危害因素的監(jiān)測和對接觸者的定期休格檢查,以早期發(fā)現病損而予及時預防。此外,還有長期病假或外傷后復工前的檢食及退休前的檢查。定期體格檢查的間隔期可根據下列原則而定:①疾病的自然演變、發(fā)病快慢和嚴重程度;②接觸的職

業(yè)危害程度:③接觸人群的易感性。體格檢查項目可用特殊的生物檢測方法作評價。肺通氣功能的檢查或x線肺部攝片,常用作對接觸粉塵作業(yè)者的功能性和病理性改變的指標;其他如心電圖、腦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和聽力檢查等,均可作為早期的特異性檢查方法。

第三級預防是對職業(yè)病患者的及時診斷、治療和康復。其原則有:①對已受損害的接觸者應調離原有工作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療;②根據接觸者受到損害的原因,推動生產環(huán)境和勞動條件的改善;③促進患者康復,預防并發(fā)癥。

除對極少數的職業(yè)中毒能采用特殊的解毒藥治療外,大多數職業(yè)病主要依據受損的靶器官或系統(tǒng),用內科治療原則,給予對癥綜合處理。特別對接觸粉塵所致肺纖維化的病損,目前尚無有效方法予以逆轉。所以處理對策,還在于全面執(zhí)行四級預防措施,做到早期檢測、

及時預防、早期處理、合理補救。

四、識別你身邊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

1.化學性困素

(1)生產性毒物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存在于工作環(huán)境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稱為牛產性毒物。有的為原料,有的為中間產品,有的為產品。常見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氣體,一氧化碳、氰化氫等窒息性氣體,鉛、汞等金屬類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

(2)生產性粉塵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較長時問懸浮在生產環(huán)境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稱為生產性粉塵。如矽塵、滑石塵、電焊煙塵、石棉塵、聚氯乙烯粉塵、玻璃纖維塵,腈綸纖維塵等。

2.物理性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高溫,如熱油泵房、催化劑生產的焙燒崗位、加氫催化劑反應器內操作、夏天進人油罐車或油槽車內作業(yè)等;低溫,如石蠟成型的冷庫。

(2)噪聲,如:來自機械力(固體或液體表面的振動),氣體湍流,電動力及磁動力等。如催化“三機”室、加熱爐、高壓蒸汽放空、泵、球磨機、粉碎機、機械傳送帶、電氣設備等。

(3)振動,如:循環(huán)壓縮機轉動;使用風動工具,如鍛錘、風錘;電鋸、搗固機;研磨作業(yè)的砂輪機、銑床、鏇床;交通運輸工具,如:汽車、摩托車、火車等。

(4)電離輻射,如:工業(yè)探傷用的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儀表,如料位計的Y射線等。

(5)非電離輻射,如:高頻熱處理時的高頻電磁場,電焊、氬弧焊、等離子焊時產生的紫外線,加熱金屬、玻璃時產生的紅外線等。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細菌、寄生蟲或病毒所引起的與職業(yè)有關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產品加工工人等職業(yè)性炭疽的炭疽桿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職業(yè)性森林腦炎的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森林腦炎病毒等。

4.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特別多見于檢修期問,有的一天工作10-12h,連續(xù)10d、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如果組織不當則不利于員工的健康。

(2)勞動精神過度緊張,多見于新工人或新裝置投產試運行,或生產不正常時。如:重油加氫,高壓,硫化氫濃度大,易發(fā)生燃燒、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緊張,老工人在試運行期間也十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安排不當如超負荷的加班加點,還有檢修時的工業(yè)探傷工作量往往過大。

(4)個別器官、系統(tǒng)過度疲勞,如:光線不足使視力緊張,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

5.衛(wèi)生條件和技術措施不良的有關因素

(1)生產場所設計不合理如車間布置不當,有毒與無毒崗位設在同一工作間;廠房矮小、狹窄,設計時沒考慮必要的衛(wèi)生技術設施,如:通風、換氣或照明等。

(2)防護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裝廠房或操作崗位,往往缺乏防塵、防毒、防噪聲等措施,特別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鋁催化劑等包裝時粉塵飛揚。

(3)缺乏安全防護設備和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鉚工與焊工在同一廠房作業(yè),鉚工有耳塞防噪聲,但焊工卻沒有;焊工有防紫外線的面罩,保護眼睛,鉚工卻沒有。

(4)自然環(huán)境因素,如:炎熱季節(jié)的太陽輻射,長時間頭部受照而發(fā)生中暑。

(5)環(huán)境污染因素,如:氯堿廠泄漏氯氣,處于下風側的無毒生產崗位的工人,吸人了氯氣;化肥廠的氨氣泄漏,同樣,也可使處于下風側的其他工種工人受害。

五、職業(yè)健康檢查與-般健康檢查有什么不同

一般體檢是用人單位和工會組織對非接觸職業(yè)病危害作業(yè)的員工進行的身體檢查,屬常規(guī)體檢。按職稱、職務、年齡段或女工分組,檢查項目不盡相同,以查五官科、心、肝、腎、肺、泌尿科、婦科等為主,以發(fā)現常見病,早期治療,其目的是保護員工的健康。

職業(yè)健康檢查與一般體檢不同:

(1)職業(yè)健康檢查針對性強。如就業(yè)前的健康檢查是針對你將從事的有害工種的職業(yè)禁忌進行;

(2)職業(yè)健康檢查特殊性強。不同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損害都不同,各有其特點,如粉塵作業(yè),主要是呼吸系統(tǒng)的損傷,要做x線胸片、肺功能檢查等;接觸鉛作業(yè)者,除做一般健康檢查外,一定要做尿鉛、血鉛等。

(3)職業(yè)健康檢查政策性強。《職業(yè)病防治法》規(guī)定要做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yè)健康檢查,要依法辦事;

(4)職業(yè)健康檢查不是所有醫(yī)院都能進行。應由取得省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進行,否則檢查結果無效。

六、職業(yè)性體檢注意要點

用人單位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職業(yè)健康檢查:

(一)對擬從事接觸職業(yè)病危害因素作業(yè)的新錄用人員,包括轉崗到該種作業(yè)崗位的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yè)健康檢查。

(二)根據勞動者存崗期間接觸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安排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職業(yè)健康檢查

(三)對準備脫離接觸職業(yè)病危害因素作業(yè)或者崗位的勞動者,或者解除、終止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前,應當對其進行離崗時職業(yè)健康檢查。

(四)對接觸職業(yè)病危害因素離崗后不再從事原職業(yè)病危害作業(yè)但仍有可能產生慢性遲發(fā)性健康損害的勞動者進行離崗后醫(yī)學隨訪。

(五)對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急性職業(yè)病危害事故時可能產生急性健康損害的勞動者進行應急健康檢查。

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四類人員從事職業(yè)病危害作業(yè):

◆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yè)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的作業(yè)

◆不得安排有職業(yè)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yè)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從事接觸職業(yè)病危害的作業(yè)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yè)

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的豐要目的是什么? 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的主要目的是發(fā)現職業(yè)禁忌征、動態(tài)觀察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及早期發(fā)現職業(yè)病人。

七、個人防護用品有哪幾種類型,各起什么作用?

個人防護用品在預防職業(yè)危害的綜合措施中,屬于第一級預防部分。當勞動條件尚不能從設備上改善時,還是主要依靠防護手段。在某些情況下,如發(fā)生中毒事故或設備檢修時,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可起到重要的防護作用。

個人防護用品有防護服裝、防護鞋帽、防護手套、防護面罩及眼鏡、隔音器、呼吸防護器、皮膚防護劑等。

個人防護用品主要有隔熱屏蔽和吸收過濾的作用。起到隔熱和屏蔽作用的有防護服裝、口罩、帽、于套、防護面具、隔音器等。例如,根據接觸職業(yè)的主要生產性有害因素,可以分別裝備防塵、防酸堿腐蝕、防高溫輻射和防放射性物質粘污的防護服裝等;根據噪聲的頻譜和強度可裝備內耳或外耳隔音器等,用以減小勞動者直接接觸或受污染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起吸收和過濾作用的有防護眼鏡和呼吸防護用具。例如,防護眼鏡片可選擇地吸收過濾紫外線等;過濾式防毒面具能吸收過濾有毒氣體和粉塵等。

在選擇個人防護用品時,不僅要注意防護效果,還應考慮是否符合生理要求,便于使用。在使用時還需加強管理和檢查維護,才能達到應有的防護效果。

八、使用防護用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選擇防護用品應針對防護要求,正確選擇符合要求的用品,絕不能選錯或將就使用,以免發(fā)生事故。

(2)對使用防護用品的人員應進行教育和培訓,使其能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義,認真使用。對于結構和使用方法較為復雜的用品,如呼吸防護器,宜進行反復訓練,使其能迅速使用。用于緊急救災的呼吸器,要定期嚴格檢驗,并妥善存放在可能發(fā)生事故的鄰近地點,

便于及時使用。

(3)妥善維護保養(yǎng)防護用品,不但能延長其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證用品的防護效果。耳塞、口罩、面具等用后應以肥皂、清水洗凈,并以藥液消毒,晾干。凈化式呼吸防護器的濾料要定期更換,以防失效。防止皮膚污染的工作服用后應集中洗滌。

(4)防護用品應有專人管理,負責維護保養(yǎng),保證個人防護用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九、防護服有什么作用?

防護服豐要有防止熱輻射以及化學污染物損傷皮膚或進入體內的作用。

(1)防熱服可分為非調節(jié)和調節(jié)兩種。

①非調節(jié)防熱服以具有良好反射特性,能反射輻射熱而起到隔熱作用的鋁箔隔熱服為代表。這種防護服配有涂金屬膜的反射鏡片的鋁箔帽盔、于套、靴。使用這類防護服必須經常注意保持表面光亮潔凈,否則將失去反射輻射熱的效能。石棉防熱服導熱系數小,隔熱性好,

但太重,穿著后操作不便。白帆布防護服雖防輻射熱作用遠不如前兩者,但具有經濟耐用的特點,目前使用比較廣泛。

②調節(jié)防熱服是一種服內裝有若干冰袋的冷凍服,這種冷凍服是一個背心,背心前后的口袋內裝有金屬扁罐,罐內裝有低溫無毒的鹽溶液,當鹽溶液升溫時可以調換。這種扁罐也可以放在安全帽內,在高溫強輻射環(huán)境下勞動時可以使用。

(2)防化學污染服防酸堿對皮膚的傷害,常以丙綸,滌綸或氯綸等面料制作。防化學物進入機體的防護服,常用各種對所防護物質不滲透或滲透率小的聚合物,涂于化纖或天然纖維織物上制成。

十、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有什么作用?

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主要防護眼睛和面部免受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等電磁波的輻射,粉塵、煙塵、金屬和砂石碎屑以及化學溶液濺射的損傷。

(1)防護眼鏡常用柔韌的塑料和橡膠制成,框寬大、足以覆蓋使用者的眼睛。

防固體碎屑的防護眼鏡,主要用于防御金屬或砂石碎屑等對眼睛的機械損傷。眼鏡片和眼鏡架應結構堅固,抗打擊。框架周圍裝有遮邊,其上應有通風孔。防護鏡片可選用鋼化玻璃、膠質粘合玻璃或銅絲網防護鏡。

防化學溶液的防護眼鏡,主要用于防御有刺激或腐蝕性的溶液對眼睛的化學損傷。可選用普通平光鏡片,鏡框應有遮蓋,以防溶液濺入。

防輻射的防護眼鏡,用于防御過強的紫外線等輻射線對眼睛的危害。鏡片采用能反射或吸收輻射線,但能透過一定可見光的特殊玻璃制成。鏡片鍍有。光亮的鉻、鎳、汞或銀號金屬薄膜,可以反射輻射線;

藍色鏡片吸收紅外線,黃綠鏡片同時吸收紫外線和紅外線,無色含鉛鏡片吸收x射線和丫射線。

(2)防護面罩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防固體屑末和化學溶液濺入眼及損傷面部的面罩,用輕質透明塑料制作,多用聚碳酸酯等塑料,罩面兩側及下端分別向兩耳和下額下端朝頸部延伸,使面罩能更全面地包覆面部,以增強防護效果。

②防熱面罩除防熱服中提及鋁箔面罩外,也可用單層或雙層金屬網制成,但以雙層為好,可使部分輻射被遮擋而在空氣中散熱。如能鍍鉻或鎳,則可增強反射防熱作用,并能防止生銹。

③金屬網面罩也能防微波輻射。

④電焊工用面罩,用一定的厚度的硬紙纖維制成,質輕,防熱,并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面罩。

十一、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現場如何急救?

急性中毒事故的發(fā)生,使大批人員受到毒害,病情往往較重。因此,現場及時有效的處理‘虧急救,對挽救患者的生命、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迅速脫離現場。將受害人員移離事故現場至上風向安全地帶,以免毒物繼續(xù)浸入。

(2)防止毒物繼續(xù)吸收。吸入中毒者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被酸、堿灼傷或被易于經皮膚吸收的化學品污染后,應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物鞋襪,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清洗。

(3)心肺腦復蘇。對呼吸、心跳停止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

(4)對意識喪失者,注意瞳孔,呼吸、脈搏變化,及時除去口腔中異物。

(5)特效解毒劑的應用。對有特效解毒辦法的中毒,解毒治療開始越早越好。

存采取上進措施的同時,應盡快查清毒源,明確診斷,以利針對性處理。 。

十二、X線防護措施

x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若接觸的x線量過多,超過容許曝射量,就可能產生放射反應,甚至產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損害。但是,如X線曝射量在容許范圍內,一般影響極小。人們不必因為輻射而拒絕必要的X光和CT檢查,更4不必為此連醫(yī)院的放射科的區(qū)域都不敢進。

技術方面:可以采取屏蔽防護和距離防護原則。屏蔽防護是指使用原了序數較高的物質,常用鉛或含鉛的物質,作為屏障以吸收不必要的X線。距離防護是指利用x線曝射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這一原理,通過增加X線源與人體間距離以減少曝射量。

從X線管到達人體的X錢,有原發(fā)射線和繼發(fā)射線兩類,繼發(fā)射線是原發(fā)射線照射穿透其他物質過程中發(fā)生的,其能量較原發(fā)射線小,但影響較大。通常采用x線管殼、遮光筒和光圈、濾過板、熒屏后鉛玻璃、鉛屏、鉛橡皮圍裙、鉛手套以及墻壁等,進行屏蔽防護。增加人體與x線源的距離以進行距離防護,是簡易的防護措施。

患者方面:沒有特別需要陪護的患者,家屬不必一起跟去做檢查,這樣受輻射完全不必要。醫(yī)務人員不能因為患者和受檢者僅僅是來醫(yī)院檢查一次而忽略對他們的保護;受檢者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拒絕不合理的醫(yī)療照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X線曝射和超過容許量的曝射,應選擇恰當的X線檢查方法,設計正確的檢查程序。每次X線檢查的曝射次數不宜過多,也不宜在短期內作多次重復檢查(這對體層攝影和造影檢查尤為重要)。在投照時,應當注意投照位置、范圍及曝射條件的準確性。對不需要檢查的部位應穿戴防護用品(鉛圍裙、鉛圍脖、鉛帽、鉛眼鏡、鉛手套、牙科防護裙等)遮蓋。

放射線工作者方面:應遵照國家有關放射護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制定必要的防護措施,正確進行X線檢查的操作,認真執(zhí)行保健條例,定期監(jiān)測射線工作者所接受的劑量。在X線環(huán)境工作時要穿戴鉛圍裙、鉛圍脖、鉛帽、鉛眼鏡、鉛手套、鉛面罩及性腺防護等,并利用距離

防護原則,加強自我防護。

十三、介入治療過程中的放射性防護

一般性防護

(1)X線機的固有防護:X線機的固有安全防護性能是X線防護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球管管套、遮光器應不漏射線,窗口裝有鋁濾過板,有用線束進入患者皮膚處的空氣照射量率應小于6Wmin。特別是用床上球管透視時,X線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輻射線泄漏,工作人員及患者

將受到直接輻射。

(2)時間防護:盡量縮短X線的輻射時間。在介入手術前要擬訂嚴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關資料,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曝光。術中操作的累計曝光時間不應超過30min,優(yōu)化最佳投照條件,避免重復照射。

(3)距離防護:利用增加術者與輻射源(即球管焦點)和散射體(即受檢查)的距離,減少術者所受輻射劑量,距離每增加1倍,輻射劑量減少3/4,透視曝光時除術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員應遠離,避開X線輻射源。

(4)屏蔽防護:在射線源與工作人員之間設置屏蔽,減少或消除射線的輻射,如果屏蔽(如圖1-8一1)、鉛衣、鉛圍裙、鉛帽、鉛眼鏡、鉛手套等。

工作人員防護

(1)工作人員應佩帶射線劑量檢測器,每月報告1次個人接觸的輻射劑量,介入工作人員每年接觸的定量不應超過5%,為了限制x線輻射劑量,根據介入手術室設備和防護條件,可適當限制術者的手術次數。

(2)工作人員應執(zhí)行防護規(guī)章制度,穿鉛衣、戴鉛圍領和防護眼鏡。隨時調整遮線器,盡量縮小照射野,嚴禁工作人員身體任何部位進入照射野。

(3)定期進行防護檢查,工作人員每月檢查血常規(guī)1次,每年系統(tǒng)體檢1次。

(4)適當增加營養(yǎng),增加室外活動,避免過于勞累。合理排班,嚴格休假管理。

患者防護

降低受檢者受照射劑量是患者防護的關鍵,如工作人員技術熟練,選擇最佳條件,合理使用遮光裝置和濾線器、采用屏蔽防護以及體位防護、用鉛制品遮蓋非照射野(特別應保護生殖器及胎兒)等以減少患者射線輻射量。

十四、巧用膳食也能防職業(yè)病嗎?

工業(yè)生產給人類帶來物質文明,也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帶來污染,如能科學地安排保健膳食,則可有效地抵御職業(yè)病危害。

粉塵作業(yè)工人可常吃些豬血。豬血中的血漿蛋白經胃酸的分解,能產生一種可潤腸解毒的物質,有利于體內塵毒的排出。

接觸鉛或鉛粉的工人,最好每天喝l一2杯牛奶,并常吃大蒜及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的蛋白質能與鉛結合成一種不溶性的化合物,大蒜中的某些有機成分能結合鉛,維生素C可與鉛結合形成溶解度低的抗壞血酸鹽,水果中的果膠物質可使腸道中的鉛沉淀,

從而減少機體對鉛的吸收。

接觸苯的工人適宜吃些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及富含維生素B、C的食物。高蛋白飲食可促使苯氧化,增強肝臟釋毒功能。高糖類可促進苯的衍生物從體內排出。維生素C可縮短出血、凝血時問,防止白細胞降低。控制脂肪攝入量可減少苯在體內的積蓄和吸收。

接觸磷的工人應多吃些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瓜果和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接觸汞的工人,平時可多吃胡蘿b,胡蘿b有加速體內汞離子排泄的功能。

接觸砷、接觸氰化物等有毒物質者,可在平時多吃一些綠豆,綠豆是一種良好的解毒劑。

接觸錳者可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鎘作業(yè):提高維生素A和蛋白質的供給量。

噪聲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如能注意在膳食中補充維生素B1、B2、B6等,對于預防聽覺器官的損傷,改善聽力,減輕噪聲疲勞等大有益處。

高溫作業(yè):提高無機鹽和水溶性維生素供給量;適當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各類營養(yǎng)物質。

低溫作業(yè):提高脂肪供給量;適當增加蛋白質、各類維生素和食鹽。

振動作業(yè):增加脂肪,尤其是不飽和脂肪的供給量;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C和水溶性維生素。

和放射線打交道的人應常吃些蛋白、豆類和奶類等高蛋白食品,以補充因放射性損害引起的組織蛋白質的分解。

生物因素作業(yè):提高蛋白質的供給量;適當增加維牛素C、A和鋅。

十五、日常生活中的解毒物質有哪些?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各種農藥的大量使用,人體內往往聚集大量的有毒物質,一旦這些有毒物質達到一定的數量,就會造成對人體的損害,所以我們應該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食用一些解毒食物,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下面介紹幾種日常生活中的解毒物質。

(1)綠豆:祖國醫(yī)學認為,綠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對重金屬、農藥中毒以及其它各種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加速有毒物質在體內的代謝轉化向外排泄,綠豆湯是最好的解毒水劑。因此,經常接觸鉛、砷、鎘、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者,在日常飲食

中尤其應多吃些綠豆湯、綠豆粥、綠豆芽。

(2)豬血: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豬血有利腸通便、清除腸垢之功效。現代醫(yī)學證實,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后,能產生一種解毒、清腸的分解物,這種物質能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fā)生生化反應,然后從消化道排出體外。

(3)海帶:中醫(yī)認為海帶性寒、味咸,功能軟堅散結、清熱利水、去脂降壓。現代醫(yī)學認為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放射性元素鍶被腸道吸收,并能排出體外,因而海帶有預防白血病(血癌)的作用,對進入體內的鎘也有排泄作用。

(4)茶葉:茶葉的解毒作用,早在《神農本草》中就有記載。現代醫(yī)學認為,茶葉具有加快體內有毒物質排泄的作用,這與其所含茶多酚、多糖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是分不開的。

(5)無花果:為水果中之佳品,富含有機酸和多種酶,具有清熱潤腸、助消化、保肝解毒功效。近年來發(fā)現,無花果對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氫及苯等有毒物質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6)胡蘿b:胡蘿b也是有效的解毒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胡蘿b素,食后能增加人體維生素A,而且含有大量的果膠,這種物質與汞結合,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汞離子的排除,故有驅汞作用。

莆田市第一醫(yī)院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南門西路449號 | 門診時間:8:00-12:00,14:30-17:30

醫(yī)療服務咨詢及預約:0594-8982060或0594-2298734 | 急診熱線:0594-2292429 | 體檢熱線:0594-2382176

閩ICP備11006022號 | 閩公網安備 35030002001079號

龙口市| 苍南县| 高平市| 霍城县| 开平市| 南靖县| 颍上县| 界首市| 宁波市| 柘城县| 阳春市| 镶黄旗| 嘉义县| 霸州市| 安国市| 庆阳市| 和静县| 西吉县| 湟中县| 阜新| 砚山县| 资溪县| 昔阳县| 黎平县| 郓城县| 临西县| 石首市| 大同市| 定陶县| 株洲市| 塘沽区| 清丰县| 安西县| 囊谦县| 辽源市| 栖霞市| 济宁市| 垫江县| 镇巴县| 大埔区|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