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變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久坐不動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衛(wèi)生部5月11日在“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吃動平衡,走向健康·2010)”啟動儀式上,發(fā)布了由指定專家編寫的“吃動平衡,走向健康”知識要點。
知識要點包括五大類,摘要如下:
1、少吃兩口:
有節(jié)制的飲食有助于預防慢性病、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
不要每頓都吃十分飽,感覺能夠停嘴的時候,及時離開飯桌。
上頓吃多了,下頓吃少點;今天多吃了,明天少吃點。
吃得慢一點,選擇體積大、能量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2、平衡地選擇食物: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要均衡地選擇各種食物。
沒有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類各種營養(yǎng)需要,不要挑食偏食。
吃谷、豆、奶、肉、蔬菜和水果等各類食物。
傳承我國優(yōu)良飲食習慣,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
應限制食鹽、蔗糖和烹調油的攝入。
3、跟著感覺“走”:
專為鍛煉的步行和生活出行中的步行都有保健作用。走得快,可以獲得更大的健康促進效益,慢一點的中速步行對健康也有好處。
走路的速度因人而異,老年人的快速步行可以相當于年輕人的中速步行。體質好的人可以走得更快,體質差的人走得相對慢一點。
不必與他人進行速度快慢的對比,用力程度的感覺告訴你走的快或慢。
快速的步行,感覺很用力,但是不吃力,能夠堅持10分鐘以上。這樣走幾分鐘,全身會感覺發(fā)熱,可以有汗出來,心跳呼吸加快,但是沒有氣短和力不從心的感覺。
步行不是負擔,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步行,走出好心情。
4、將“走”當成生活中的樂趣:
在上下班、上下學和各種出行往來的途中步行。中飯和晚飯后也都是步行的好機會。
步行的時間可長可短,從幾分鐘到幾小時。有條件的情況下,走的時間長一點。
選擇平整的道路步行,也不忽視上下樓的機會。
以自己習慣的姿勢步行最安全。步行當中自然地擺起雙臂,有助于保持平衡,鍛煉效果更好。
愉快地快步走,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使你擁有健康的同時享受美好生活。
5、保持吃與動的平衡:
進食量和活動量的相對比例影響體重變化。吃得多、動得少使人變胖,吃得少、動得多使人變瘦。
每周至少測一次體重,根據(jù)體重變化,及時調整進食量和活動量。對比自己的體重,注意統(tǒng)一時間、著裝,進食、飲水、排便和排尿情況。
保持吃、動平衡。管住嘴、邁開腿,二者殊途同歸、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保持吃動平衡不能滿足于體重穩(wěn)定,運動的胖人比不運動的瘦人健康,體重健康也不能缺少運動。
除此之外,知識要點中還提出了10條吃動平衡,走向健康的小建議,具體而實用。